首页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
钢结构将成为装配式建筑主流之选,2022年市场规模3000亿+
发布时间:2021-06-21 11:02:26|浏览人次: 返回

    近日,国家住建部主管《中国建设报》发文表示,钢结构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,具有自重轻、安装容易、施工周期短、抗震性能好、投资回收快、环境污染少等优势,因而被业内各方普遍看好。在国家倡导绿色建筑、节能环保、资源循环利用等政策影响下,被广泛应用在装配式建筑建设中,

行业规模不断扩大。

    在日前召开的2021第八届全国被动式装配建筑高峰论坛(以下简称论坛)上,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专家表示,虽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水平相对较低,但借鉴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,加之国内政策影响,可以预见钢结构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,钢结构建筑或将成为建造装配式建筑的主流选择。

 钢结构将成为装配式建筑主流之选,2022年市场规模3000亿+(图1)

国内钢结构行业发展迅速

按照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划分,装配式建筑可分为预制混凝土结构、钢结构和木结构。其中,钢结构是由型钢和钢板支撑的梁钢、钢柱、钢桁架等构件组成,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、螺栓或铆钉链接的结构,同时采用硅烷化、纯锰磷化、水洗烘干、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。

钢结构建筑相比干传统的混凝土建筑,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,强度更高,抗震性更好。并且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,在施工现场安装,可大大缩短工期。由于钢材的重复利用,可以减少产生建筑垃圾,更加绿色环保,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。

 

据相关数据显示,目前,国内钢结构行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,钢结构产量从2002年的850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2294万吨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.24%。而2010年至2019年,则是钢结构迅猛发展阶段,钢结构产量从2600万吨增长至7373万吨。

由于钢结构具有强度高、自重轻、整体刚性好、变形能力强等优势,故尤其适宜建造大跨度和超高、超重型建筑物,是未来装配式建筑的主流结构。

 

钢结构行业发展空间较大

尽管我国钢结构行业总体发展速度较快,但是与美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水平相比,还是有一定差距。在《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材料产业发展路径研究》报告中的数据显示,目前美国、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用钢占国家钢材产量比例的50%,占钢材消耗总量的50%以人上,钢结构用钢量占钢产量的30%以上,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约40%以上。

 

而我国目前建筑用钢量约占国家钢材产量的20%,占钢材消耗总量的22%至26%,钢结构用钢量占国家钢材产量的比例还不到2%,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到5%。由此可见,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应用水平有待提升,但同时发展空间也相对较大。

 钢结构将成为装配式建筑主流之选,2022年市场规模3000亿+(图2)

近几年,由于钢结构建筑相比干砖混结构建筑在环保、节能、高效、工厂化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,采用钢结构建造的地标性建筑不断出现。例如位于北京的国家游泳中心(水立方)、上海浦东的金茂大厦(421米)、深圳的地王大厦(325米)等,据此,有行业专家认为,21世纪是金属结构的时代,钢结构或将成为新建筑时代主流。